close

  □ 成都商報評論員 付克友
  核心
  提示
  從根本上講,醫生的職業形象,是他們行業形象的呈現。醫療行業亂象叢生,正是醫生職業形象被妖魔化的重要根源。對於公眾來說,他們未必分得清,可能也不需要分清醫生和醫院、醫生和行業、醫生和醫療體制的關係。患者走進醫院,他們直接面對的是醫護人員,而不是背後的行業和體制。
  近日,一組感動無數網友的照片在微博上流傳: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的三名醫生,做了一臺32小時超難度手術,成功輓救了一位女患者的生命,最終三人累得動彈不得,躺在手術室的地板上。網友紛紛點贊稱:這是用生命拯救生命。
  在醫患關係欠佳、醫患矛盾頻發、醫生職業形象被妖魔化的背景下,這樣一組照片的出現充滿正能量。有評論者趁熱打鐵指出:職業道德並未遠離,依然有醫生遵從職業規範,用汗水守護白衣天使的尊嚴。於是,這樣一組照片,似乎成為改變公眾印象、拯救職業形象的一種契機,網友們為之點贊似乎也證明瞭這樣的功效。
  然而,需要潑一盆冷水的是,醫生用32小時的連續奮戰來拯救生命,恐怕卻難以用32小時的連續奮戰來拯救他們被妖魔化的職業形象。因為醫生的職業形象,未必掌握在他們自己手裡。
  醫生的職業形象,反映的是公眾對於他們的看法。但公眾的看法,可能是分裂而不是統一的;可能是易變而不是持久的。一組32小時拯救生命的照片,可能讓一些網友熱淚盈眶,卻未必能讓那些根深蒂固抱有成見的網友改變看法。當很多網友看到連續奮戰的醫生累得癱倒在地時,的確會感動不已;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在看到紅包黑幕、醫患事故之類新聞時,又義憤填膺,殃及整個醫生群體形象。以點帶面,以個體代整體,正是醫生群體形象被妖魔化的重要原因,又怎麼能幻想用同樣的方法來拯救醫生形象?
  從根本上講,醫生的職業形象,是他們行業形象的呈現。醫療行業亂象叢生,正是醫生職業形象被妖魔化的重要根源。對於公眾來說,他們未必分得清,可能也不需要分清醫生和醫院、醫生和行業、醫生和醫療體制的關係。患者走進醫院,他們直接面對的是醫護人員,而不是背後的行業和體制。比如,看病難、看病貴,是醫院之弊端,是醫療行業之沉痾,是醫療體制之惡果,這些弊病惡果的受害者不僅僅是患者和公眾,還有身在其中的廣大醫護人員。也就是說,醫生的職業形象被妖魔化,在某種程度上是背了黑鍋。醫院和醫療行業的暴利,醫護人員可能只是喝湯,連肉都吃不上,卻需要成為整個行業的“形象代言人”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要拯救醫生被妖魔化的職業形象,就需要通過醫療改革,來改變整個行業的形象,而不是以相反的邏輯,僅僅讓醫生用個體努力來扭轉乾坤。
  還需要指出,醫生的職業具有救死扶傷的特點,因此被賦予了更高的道德期待。但是白衣天使畢竟也是人做的,我們不能將這樣的道德期待僅僅建立在無私奉獻的基礎上。
  32小時的連續奮戰,似乎體現了這樣的犧牲精神,但只有犧牲精神,如何能行之久遠?醫生也是一種職業,需要獲得合理報酬和相應的社會地位。通過改革理順醫務人員的激勵機制,恐怕才是重塑醫生職業道德的根本之途。  (原標題:拿什麼拯救被妖魔化的醫生形象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q86xqidb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